比特幣(bitcoin)是什麼?我發現很多傳媒的報道都不清不楚,原因之一是因為它一方面牽涉很多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太具顛覆性了。很多人只說它是虛擬貨幣,卻從來沒有人看過比特幣「長得怎麼樣」。當然它是虛擬的,但更重要的是它其實是一套演算法,更準確來說,是一套「被釋放」在互聯網上運行的演算法(algorithm)。
2008年,一名化名為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一篇《比特幣:一個點對點(peer-to-peer)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此文只不過長數頁紙,卻包含高深的密碼學、數學、經濟學、貨幣學、電腦演算法等理論,將之寫成一套演算程式,並以開放源的方式廣為流傳,誕生成談論多時卻一直無法實現的電子貨幣。比特幣被發明出來的時刻,正值金融風暴出現,一般認為只是巧合而非有任何直接的因果關係;但耐人尋味的是,一直沒有人知道比特幣的發明人中本聰到底是誰,今天這個人甚至已經完全退隱,不見影蹤。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人的成就,超越了一枚諾貝爾經濟學獎牌。
是電腦演算法作的怪
2008年發生的全球金融制度的崩潰,是金融學、經濟學百年難得一見的奇觀。此現象成因至今眾說紛紜,很多經濟學家仍然無法解釋危機出現的原因,且讓我用第二/三波的視角來審視一番。假如第三波文明與經濟是會對第二波的「標準—集中—集權」提出挑戰,並主張偏離這種範式的東西,那真的再沒有什麼較比特幣更有代表性了。比特幣的出現,挑戰現行由國家統一的集權式發幣機構,用一種所謂「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來令今天的貨幣更多元化,而不再是由某一權威壟斷貨幣這種極有影響力的「權力」。我們終於來到一個時刻,理解到真正主宰第三波權力的並不是暴力,也非金錢,比特幣帶出了第三波世界中真正「有威力的知識」:電腦的演算法(algorithm)。
華爾街大量聘用所謂火箭科學家,就是要他們寫出具威力的演算程式,當很多金融交易買賣的執行交由電腦程式(即它的演算法)運算時,它的運算能力遠遠超過人腦的想像與控制。當金融體系進入全球網絡化年代,電腦只是不停地找尋下一個買賣的缺口,完全沒有也不需理會這個系統已經變成多複雜。畢竟亂世才是圖利的最好時機,衍生工具創造一個又一個,就是希望挖盡連專家都不能明白的複雜體系中所帶來的任何一個利潤空間。演算法就是這樣沒腦地、不停地執行指令,它將整個系統推向失衡之境,致令以控制和集權為手段的中央銀行體制不能再發揮宏觀調控的效用。
演算法就是貨幣 無人能管束
金錢,因而早於廿年前便呈現這種「去中心化」趨勢,由中央金融體系「下放」到擁有火箭科學家的投資銀行手上。全球一體化,投行又將金錢變成可以四處流動的「熱錢」,為我們全球金融經濟帶來很負面的衝擊。以上這種說法已經被不少評論家點評過,但不知有多少人能夠認知這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演算程式最終會使企圖擁有它的人(無論是政府、投資銀行、任何人)損手爛腳。演算法原來是一發不可收拾的。但若然現在我們就讓作為演算法的比特幣獲得自由,不企圖單向的控制它,那又會怎樣呢?即是讓比特幣不是另一個華爾街搞出來的榨財工具;它是真正地、徹底地實現去中心化,無人能管束的虛擬金錢;讓比特幣成為一個純然的第三波產物。它並不再是第二波的「狼人」用作賺錢手段的演算法,演算法本身就是貨幣——一種我們仍不知它將會怎樣演化下去的新貨幣。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