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研究,就是關於預見的未來。未來是不可測的,也因如此,若要追求掌握未來的細節,例如3周後股市是升還是跌,其不確定性是非常高。哪怕你用大數據的技術、高度複雜的電腦模型計算,效果仍不明顯。因此,當大家談論未來,都寧取「大概地對」也不要「精確地錯」。
Peter Drucker 說過未來已經發生在今天。即只要我們細意觀察,敏感地留意周遭的事,哪怕是打開背包盤點一下身上的物品,也能有所發現。趨勢之所以稱為趨勢,是因為它有一種延續。即昨天已經發生,今天也發生,明天也極可能會延續下去。然而它又不同於太陽從東方升起的那種恆常現象。趨勢是有其「勢力」的,預期其累積的力度猶如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力度愈來愈猛。例如城市化就是一例。城市化是延續了好幾個世紀的趨勢,很可能在未來50年(尤其在中國)繼續滾動下去。人與人之間的通訊模式愈來愈即時,又是另一股經過多年的趨勢,你大可由「烽火戲諸侯」、「飛鴿傳書」或更早的年代開始追溯,直到今天我們用微信、WhatsApp 等來即時溝通。
大勢是錯不了的「預測」
人口老化已被人討論了不知多少次,因為前提是這說法錯不了!大勢所趨是一些錯不了的「預測」,結果有一些趨勢分析家捉住這些大勢大書特書。以研究人口學作經濟預測的Harry Dent在2009年寫了《2010大崩壞》(The Great Depression Ahead),3年後推出了《2012大蕭條》(The Great Crash Ahead),然後今年,最新著作《人口懸崖﹕如何安然度過2014-2019年的通縮期》(Demographic Cliff)又再次套用他的專長。我以前也是Harry Dent的粉絲,但老實說到現時為止,他的書沒有一本能超越他在1994年出版的The Great Boom Ahead。其後的著作只是重複又重複他所看到的「嬰兒潮人口學」對經濟的衝擊。
數年內出3本討論同一人口老化題目的書?不要忘記人口老化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大趨勢,基本上說一次大家都會明的,若真的要做一些更新,10年出一次是可以接受的。但現在以這樣的頻率來出書(而且每本都有300頁以上!),那很自然就跳進細節去﹕什麼時候黃金會怎樣、什麼時候股票會怎樣、然後美元又會怎樣等便要接踵出台。可這正是預測的大忌。
Harry Dent 在 2009 年寫《2010大崩壞》,結果沒有出現,然後又在《2012大蕭條》提出2013至2014年將會很糟糕,結果去年美股表現出奇地猛,全線上升。今年推出《人口懸崖》,美股最近終於出現了重要調整,很多人便認為這次 Harry Dent 很神準。但其實他也不過是另一個末日博士,整天不停喊末日,末日「終於」來了,「因此」末日博士很神準。我會說那根本就是守株待兔,不是什麼預測。而且若依據他之前的著作來投資的話,沒有「損手爛腳」已屬幸運。
根據 Harry Dent 所說,他一向都很準(偶有調整之外)。但若是那麼準,哪為什麼還需要靠賣 newsletter 過活?為什麼他現在愈來愈像推銷員?他不是應該家財萬貫如索羅斯或畢菲特?他認為今年道指會低見 6,000 點,問題是,就算讓他猜到又怎樣?是否單靠這次就能說明「人口結構」可以幫助預測準確到細節呢?像他這樣研究人口學的人,其實已經到了蓋棺論定的地步。人口學很有參考價值,它也有力地說明很多社會現象與人口老化是相關的。但了解人口學不能讓你一朝變富;或可以這樣說,研究未來並不是研究如何致富,那是關心人類發展的一種關懷。Harry的人口學研究,或者是時候R.I.P.了。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