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400年前,哲學家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但我相信他應該是在說知識等同「權力」。培根可能是高瞻遠矚的思想家,知道400年後知識成為了現今社會的強大力量。但問題是在400年前,知識的位置有多高?有多少人能認知這是「好東西」?
不同年代傾側不同權力
回顧 400 年前,連蒸汽機都未曾誕生的年代,工業生產仍未出現。那仍然是一個第一波的農業生產年代。當然農業生產並不一定與務農有關,就如工業生產一樣,也不必是工業的生產製造商。其中最具代表的分別,是向哪種權力傾側。
直到現時為止,我們仍然離不開三種權力﹕暴力、金錢與知識。它永遠是一種三角關係,即權力不會只以一種形式出現。我可以用金錢來驅使暴力,同樣地,可以用金錢來得到知識(收購某種專利),利用知識來獲得金錢(研發專利得到專利金)等。然而我們需要緊記的是,不同的年代都會對不同權力有所傾側﹕第一波的農業生產年代是一個訴諸力氣與暴力的年代。那是一個「靠惡」的年代,只要「手瓜起展」,食飯便「唔使畀錢」的年代。第二波工業生產的年代是一個金權崛起的年代,一個「有錢使得鬼推磨」的年代,金融大班的年代,也是地產霸權的年代。第三波的年代,就是人稱「食腦」的年代。
知識支配金錢暴力
若以權力的質量比較,我們會發現最低質素的權力是暴力,金錢的權力品質遠勝於暴力。知識作為一種權力,它的質量也是遠超金錢的。不難發現,暴力作為一種權力,它的面向比較單薄﹕暴力鮮能創造,它一般都是關於破壞一些東西來換取另一些東西(大力士被徵用到戰場多於留在工場)。暴力通常也是作懲罰之用,主要是為了停止某種行為而做。很多人認為法律應該是另一種權力的代表,但很大程度上,法律背後是具威嚇的暴力。
金錢作為一種權力,它的「自由度」可高多了。它是驅動人類活動的強大誘因,它是調動人類的貪念而成為創造的力量。它可以賞,也可以罰。而且更重要是,這種資產可以流動。當金錢由一方轉移到另一方時,也意味著有某種權力的轉移,這是暴力不能做到的。今天我們會用「熱錢」來形容龐大而跨國界的大量金錢流動,我們會用M1、M2、M3來追蹤金錢的流動性。熱錢跑到哪裏,就等同相當的權力集中到那裏,而往往會對金融體系帶來衝擊力。
現在,我們經歷一段相當混亂的「後現代」時間後,終於來到第三波世界的入口(也有不少人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了這個時期)。在第三波這個以知識為本的世界裏,暴力與金錢當然仍然存在,只是其比重將會與農業及工業的年代有巨大差異。更重要的是,在第三波的世界裏,愈來愈明顯的是暴力與金錢都在知識的支配之下。今天的軍事競賽,不再是比併哪國導彈更具破壞性,而是比併導航系統的準確。今天的金融,已經進入由電腦程式來展開每秒能做數以萬元計的高頻交易。今天的權力來源,已出現了重大轉移。
知識支配生產,也可以支配農業,而且,由知識而來的權力與財富,都要比由金錢與暴力所產生的來得有威力。當暴力要考慮身材的高大,力氣的多少;金錢考慮你擁有多少土地與遺產;知識只考慮兩耳之間的創造力,任何身材、種族、宗教、國籍及貧富程度的人都可以擁有與創造的。知識,是被認為三者中最民主的權力,也是三者中最優質及最有威力的權力。
歡迎來到第三波以知識為主導的新世界。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