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比特幣(bitcoin)的討論已經好幾周,作為一種革命性的「東西」,我相信我們仍然可以繼續寫下去,因為無論你是從技術層面、社會層面、權力層面,金融學或經濟學層面,都是一樣的顛覆性,每一項都可以大書特書。而我自己個人認為,比特幣的發明是天才級的創作。但能夠給予這樣的創作,都是因為3個字:互聯網。
互聯網等同語言般偉大
結果,若容許我偏激一點的話,我會說互聯網的出現,等同人類出現語言一樣偉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人類知識在語言出現之前,是靠親自教授的方式流傳下來。若那一個群族或個人遇到任何不幸,知識便會失傳。獲得某些知識,也流失某些知識,人類的知識總量增長可以說是非常緩慢(有時甚至是倒退)。但語言的出現改變了這個現象。語言方便了知識的傳遞,讓知識有了一個更方便的「載體」。我們可以想像,語言的出現使知識擴散的速度出現了根本的改變。我們會用石刻,我們會用竹片來寫下我們的經驗與知識。然後我們有了印刷術,知識的擴散出現了前所未見的高效,然後我們出現了電腦的「位元」(即「比特」)。
位元(bits)的出現是非常神奇的發現。位元是一種儲存信息的單位,它只有零與一兩種狀態,因此它是極為經濟的資料儲存方式,而且位元在傳輸的過程中,失真度最低,其被扭曲的機會也是最小的。資料創造資訊,資訊創造知識,知識創造創新,創新又會帶來新的資料、資訊與知識。這個循環在一個失真度極低的光纖網絡下,四方八面的散播出去。在網絡中的資訊是很難被「固定」下來,它更喜歡「泄露」出去。散播開去的資訊、知識為網絡中的個人「給力」。個體的力量從而增強了,而且不斷透過被散播的知識增加他們的力量。
失控的集權式金融
知識,從以前極為珍貴以及極難保存下來,到了現在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讓我們的知識以翻倍的速度不斷增加及重新創造。知識已經無處不在,我們其實再沒有辦法用「集權」的方式來有效監控、監管。我相信發明比特幣的中本聰,也看到這個不斷失控的集權式金融,愈來愈被「次級分散」的投資銀行群體毫無道德地向我們的金融體系上下其手,從中合法地牟取大得令人咋舌的暴利。結果這群只管追逐極短線利潤的機會主義者,在毫無預警下一起炮製了一場災難性的金融風暴。但若然我們願意仔細一點思考,這場風暴幾乎完全是來自民間的機構(而非慘被詬病的政府)。
比特幣的出現,而且出現於這個時刻,都是特別有意思的。我相信「中本聰」發明比特幣的原意是為了「在互聯網上進行一場實驗」,而非為了創造一種貨幣,馬上用作來對抗現存的金融制度,更非為了牟利(從利益出發的話,比特幣絕不會以這種方式設計出來)。
現在連中本聰是誰都不知道,我們無從證實這是否一場實驗。但若然這是場實驗,那又為了什麼?我私下的想法是到底一條有足夠誘動人類行為的演算法,如何有機地發展,以至可以導引(或支配)我們往一個更有效、更具組織的方向?
然而,我相信就是中本聰也沒有想到「他」構思出來的「挖擴」活動,會無形之間大幅提升了電腦晶片的設計,令到電腦的運算能力以指數級增長。那又代表什麼?我們都很難預測。我只知道,電腦的拆算力愈高,而我們愈來愈邁進一個不需真人運作的人工智能世界。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