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哲史,又名中本聰,世界一流的電腦黑客。但他的興趣不在破壞,而是在創造。在 2009年,按照他在 2008 年底提出的 Bitcoin 電子貨幣概念,創造了另一種金融體系。我認為,這個貨幣的運作,背後的意義非常深遠,遠遠大於比特幣現在被炒到有多高價。比特幣,最終成功與否,都為人打開了一個以前沒有想過的可能性:在虛擬的世界裏,原來「電子貨幣」可以比真實貨幣更像一種貨幣。
然而不久之前,在金融界上無人不曉的投資巨擘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公開批評比特幣毫無價值,勸人不要投資比特幣。這確實是虛擬貨幣的問題,比特幣的價格往往在於你今天可以說它只值一美仙,或說它值一百萬美元也可以。巴菲特認為它根本沒有什麼內存的價值(intrinsic values)。
內存價值是公司的綜合價值
巴菲特成為投資界最重要的人物對現世人很有意義。因為今天的股票市場,說得難聽一點,那已變成了一個大賭場。股票的原意,就是因為我們看好某一家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或你本身很希望成為某一家你仰慕的公司的股東,所以我們才買它的股票。公司的前景、知識、資產及管理水平綜合出一個價值,這就是巴菲特所說的「內存性價值」。
市場上有一個學派,被稱之為「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 theory)」,它的主張是市場上的價格(即股價)已經是所有市場資料的統合結果,反映其真實價值,是合理而且是公平的價值。但這種說法背後就是假設了市場已經達到了全透明運作,再無任何「非對稱」的資料存在扭曲了股票的真實價值。這種說法也說明市場會自我修正,不需要政府或其他團體的干預,那就是最完美的市場。這種說法也與經濟學「自由主義」學派的主張所脗合。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
但巴菲特並不信奉此說。他甚至認為市場上的資料一直都是扭曲的,所以公司的股價一不就是較其內存價值為高,一不就是較其低。兩個價格鮮會重疊,因此,我們若能夠深入了解一家公司的內存價值,及展望其未來,我們便有機會從中找到一些落差很大的公司。投資這些公司將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我一向很喜歡巴菲特。他的「價值投資法」是一片賭風的金融市場中的清泉,他的做法確實是最固本清源的投資之道,也是被認為是最健康的資本主義發展之道。因此我認為巴菲特對「後工業年代」的資本市場是貢獻良多的。沒錯,若硬要將巴菲特分類,我仍會認為他是一個典型而非常成功的第二波年代的代表。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從來不碰與科技相關的公司股票(近年他首度打破自己的原則投資了 IBM)。他認為科技公司暫時創造的競爭優勢,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其次是,很難在科技市場上預知哪一間公司會是贏家。
科技發展太快致難以壟斷
巴菲特的觀點其實是很正確的,也道出了在第三波的科技競逐中的殘酷。那即是說,在新興的科技市場上,要壟斷一個工業變得異常困難。你可以想像在6年間,幾乎所有流動電話巨人(Motorola、Nokia、Blackberry)都被打垮嗎?科技的創新速度是驚人的,只要你掌握到創新之道,你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 Instagram、facebook、WhatsApp。但你也得繼續拿出新的創新來,不然的話,就算是蘋果公司也沒有例外被擯出局。
然而,當我們談及的不是一家可以計算其內存價值的公司股票,而是一種貨幣時,我們又得要重新思考今天由銀行或監管機構所發之貨幣,它的內存價值又在哪裏呢?這是我們必須要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