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這個概念,很多人都聽過,但知道是什麼的人卻不多。除了讀過當代藝術或當代建築的人,每當我問身邊的朋友時,他們總是說不出所以來。原因很簡單,因為它的重點就是要你說不出所以。
要認識後現代主義是什麼並沒有想像中容易,但要認識它「不是什麼」則相對簡單。「後現代主義」的對立面就是「現代主義(modernism)」,因此「後現代主義」肯定不是「現代主義」。試問這種「阿媽係女人」的解釋誰會滿意呢?但有趣的是,我們確實需要用這個方向來認識「後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是關於追求一種工整、完美。它是崇尚一種權威、一種答案、一種效率;它是談結構、談藍圖;它談真理。基本上它認為自己是趨近真理,因而背後有一種「應該是怎樣」的想法,也是追求一種操之在我的操控權。但「後現代主義」則主張開放、包容,什麼都對,什麼都可以(或「為什麼不可以」),它是與「現代主義」對着幹。如現代主義是強大的越戰美軍,那麼後現代主義就是北越的游擊隊。
包羅萬象沒規章
但這樣說來仍是比較抽象,或許我們試從路人的衣著來作個例子。筆者近年需要回上海公幹,偶爾會發現上海居住的人很懂打扮。他們都很乾淨、光鮮,而且不少都穿得比香港的好看,不用說全都是名牌效應。那種打扮是很公式化的,它可以公式化的漂亮、公式化的性感、公式化的短髮西裝。但整個面貌看起來比香港有朝氣。
問題是,這種景象香港並不是沒有出現過。但在今天香港的街角,看到那批「潮人」所穿的都是五花八門。有的可能效果還不錯,但坦白說,當中大部分潮人的衣著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為顛覆而顛覆。日本時裝雜誌慣常地會有一版關於街頭路人的衣著,你不難發現當中有很多「怪雞族」的配搭確實讓人吃不消。因此,我們可以打趣的說,香港與上海的較勁,香港好像一直在倒退,上海一直在冒升,就連在衣著品味上都有這種現象!
我只能說現在的香港人在一定程度上已過了衣著要光鮮亮麗的標準化年代。那種是The Great Gatsby式的大文豪年代。那也是一個現代主義當道的年代。同時,那也是一個工業化生產模式下的「標準-集權-大量」化的第二波產物。差不多樣子的高跟鞋配搭差不多樣子的包包,再加上一個差不多款式的髮型,這就是現在我在上海看到的景象。但香港現在的配搭是什麼都可以。男士西裝不打領帶,西褲配涼鞋;女士更不用說,什麼模式的 crossover 都可以發生。我可以這個比喻來說明什麼是後現代主義﹕無論怎樣配搭,心裏若然有這樣的一句話,那就代表着「後現代主義」﹕哪怕我怎樣配搭都可以接受,就是不能接受自己穿得像個上海人!
第二波末端現象
後現代主義是為了挑戰「現代主義」而出現的,因此它看「現代主義」很不順眼。是「去中心」的、要「解構」它的、是沒有所謂權威的、是百花齊放的、是打游擊的。它可以是沒有規章、沒有界限、沒有秩序,甚至可以說是無的放矢。只要想到的,而又是偏離現代主義的思路,都無任歡迎。它是「為反而反」的,是一個可以毫無建樹但又包羅萬象的年代。
假如,我們現在說「現代主義」跟第二波工業社會很有關聯性,那個說法也不為過。至於「後現代主義」呢?它就是所謂的第三波世界嗎?我傾向認為「後現代主義」是一種為掙脫第二波的鱗爪的手段,它並不是一種理想,它只是第二波的末端現象,也為第三波世界打開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