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對未來感興趣的人,都會喜歡研究當地人口的結構,以及特別留意擁有左右市場的「嬰兒潮」群族。
一方面人口結構給與很多企業與政府最可預測的指標:十年後會有多少人升上中學、有多少人進入退休年齡、對養老金的要求是多少等等都是可以從人口數據上得到的。另外一個更重要的資訊就是人生不同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心理與生理需要之餘,他們的消費力也有一個很可測的模式:少時窮,然後隨著年齡增長,職位也不斷的提升,收入也相應增加。在四十五至五十五歲這段時間可能是一家企業的主管級人員,收入也屬於是最好的時刻。因此,當一群嬰兒潮步入中年之時也是潮兒潮最富有,或消費力最高的時刻(假設他們仍未退休)。這群消費群,就以美國為例,是佔去美國人口三分之一,它的消費力肯定能帶動一個地方的經濟活動。嘩!當我第一次聽到這些分析時,真的有點熱血沸騰。何其簡單又何其有威力!
以上的說法確是極具說服力,這也正是利用人口結構作未來分析的 Harry Dent 提出的說法。但他認為人口結構的威力不應只停留在政策的未來研究上,他說,因為有這股重要的經濟動力,美國的股票杜瓊斯指數會升破四萬點!結果怎樣?當然,杜指從來都沒有升破四萬點,而且1999年的網股爆破,以及2008年的金融風暴,反而令不少嬰兒潮的一貧如洗,好不容易又要從零開始。Harry Dent犯下大錯,而這種大錯若不是來自一種狂妄自大,就是更糟的只是用這個作為賺錢的技倆,根本毫不關心他自己預言的準確性。現在的 Harry Dent 每次發出一些新「預言」時,都會好像失億一樣,隻字不提之前預測是如何的錯得離譜。激發了有些網站緊貼的追踪 Harry Dent 曾說過而落空的預言。
當我們說人口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方最容易被預見的資料,那也只代表這個指標是容易被觀察而已(因為所有人一年都必然地會老上一歲!)。然而,這並不必然地看成「人口不斷年長,收入也相對增加,便將錢投入金融市場,資本增加,股市上升,而且會升至破記䤸的四萬點!」這種因果推論無論如何有力,都只是一種所謂「線性的思考(linear thinking)」模式。A出現,所以B。我們不能將未來簡化到未來只是由人口結構所造成的那樣。若然很多人都被這個想法說服之時,也代表著一個所謂線性思維的泡沫在不斷膨脹,創造了前聯儲局局長格林斯潘所說的「非理性抗奮」。
面對未來,非線性的思考 (non-linear thinking) 方式總是較線性思考的方式來得可靠。下回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