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關鍵詞:Mindfulness 淨心訓練
在討論趨勢的同時,往往都會出現所謂的反趨勢 (anti-trends)。我們倡議網絡自由,就會跑出更為保守的資訊審查浪潮;又,在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中,就會有人回到森林過著原始式生活。反趨勢同時也是一種退步主義。但在越來越忙碌的社會生活中,提倡「放下、不勞動」的想法又是否另一種退步?那就視乎改變有沒有改善人類的生存品質了。
在全球化大趨勢的巨輪下,企業的擴張來到一個新高點,增長成為了口號。雖然企業,尤其是世界級的跨國企業,算是聘用到最好的人才。而且員工們都是受過高等教育、有極專業的能力,而且不少具備領導之才。但這些企業人才都備受壓力,自己的表現到了最極限,但扭盡六壬卻感到越來越低效,越來越多會議,越來越大的無力感。這批有自己想法的知識工作者的壓力卻只差半步便要爆煲。他們開始認為人生不一定要活得如此狠狽,因此大企業的人才流失、不斷換崗成了另一種微趨勢。
人不可能無止境的被要求有更好的表現,因此在歐美等地近年非常流行一種新的減壓方法,就是所謂的靜心減壓訓練 (meditation-based stress reduction)。淨心訓練之所以流行,與現代生活的壓力有莫大關係。說到底這其實就是靜坐冥想。重要的是,這種古老到有幾千年歷史的修練方法,近年被大量的臨床心理學研究證明它確有其效。我們如果願意每天撥出十分鐘進行淨心訓練,我們的免疫系統會得到改善、專注力會大幅提升,記憶力會好轉,壓力感大減,情緒得以舒緩,當然最終是指向生產力的提升。但這次提升生產力的源頭並不是因我們做得更多,反而是來自我們主動地放下工作,讓自己有意識地展開適當的「不勞動(non-doing)」。因此,大公司如Google近年在組織內提倡一個名為 soul searching 的淨心實踐,就是希望組織中的員工能做到四兩撥千斤(less for more)之效。
當然,這背後其實是要求人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中,擁有一種更高層次的思考模式:一種可以從現象中看到背後規律的能力,或所謂的模式認知(pattern recognition)能力。當社會過量的資訊讓人在來回追逐一些風潮與時尚時,你卻可以先靜下來看到背後的互動,掌握事件背後的摃捍點,作出最「有意識(mindful)」的回應。這種能力是未來極之需要的,但也不是一下子便能擁有的。淨心訓練就是其中一種最重要的修練途徑。
因此,未來必定大為流行的關鍵詞就是「淨心(mindfulness)」。Mindful的意思是指凡事不要以下意識的自動模式作反應,應能讓自己有一秒之間的覺察,然後作出一個更好的決定。當人願意更「淨心」的時候,便會懂得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種種變遷,而當這個羣族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同改變社會的發展,這就是一種有意識的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