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無車階層。其中一個原因是我還沒有富有到可以請一名全職司機為我提供接載。然後,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有車階層時,便會損失一種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東西:在旅程時可以閱讀的時刻。
但,若然,我有一天會買車的話,我對自己說過,我會買豐田(或凌志)。曾幾何時,豐田是一家令人景仰的偉大企業。毫無疑問,它仍然是一家非常偉大的企業。我希望成為一個豐田用家,是因為自己在過去十年,親身聽過不知多少次對豐田的讚賞。這些累積的讚賞聲音,讓我也不期然希望成為一名豐田汽車的用家,感受一下這家公司是怎樣的偉大,希望自己也可以被她征服。只是,我知道我們的緣份還未到。
因此,當我從報導上看到這一年來對豐田的有關負面報導,心情並不好過。最近一期的 Time Magazine,就是報導豐田要全球回收九百萬部汽車後,分析到底一家號稱全球品質之王,為何會落入如此的田地。據報,顧客早在 1999 年已經提出對 Prius (gas-electric hybrid) 的不自控地加速 (unintended acceleration) 問題提出投訴,在 2002 年此類的投訴開始飆升,至今已累積了 2,262 宗個案,其中導致了最少 819 宗車禍,及最少 26 人死亡。
從工程及設計的觀點上看來 - 尤其是當豐田擁有全球最優良的工程師 - 這本應是小事一樁。但偏偏如此大國卻是敗在這種毫不起眼的小問題上,這肯定又成為了將來日後管理課題的經典案例。對我來說,這是另一個令人傷感的蝴蝶效應 (butterfly effect)。
Murphy's Law 告訢我們 anything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對於一家如此龐大的企業,每天要處理成千上萬個問題,稍有閃失本乃人之常情(那怕你是豐田汽車!)。但今天我們看到的問題是,為何這個問題從 1999 年開始出現至今,本有無數次可以修正它的機會,何以卻一直存在。而且不要忘記,這是一家倡導用 PDCA 來進行「持續改善」的豐田生產系統始祖!這就無法令人原諒了。
Time 的這一篇文章寫得很不錯。全面而到位的提出了好一些令人深的問題,其中最為人反思的是豐田之所以遇上如此的管理災難,其成因是否就是創造他們成功的 The Toyota Way 呢?("Management cannot turn on a dime. They have so much invested in doing things the Toyota way")
--------------------------------------------------------------------------------------------
後記:
記得當我第一次讀到美國對豐田這些指控時,馬上令我聯想到美國佬的陰謀。我就是不相信 GM、Ford 等他們的生產質量就沒有問題,我會認為美國的三大遇到前所未有的破產困境,就希望用其他手段拖跨其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豐田。
但當我有機會讀到更多細節時,我對事件改觀了。改觀並不是到底美國有沒有製造陰謀(這永遠都有存在的可能性!),而是豐田面對如此的問題也確實是責無旁貸。無論如何,相信不少人會覺得這一起豐田事件,讓美國三大有了一息喘氣的空間。現在餘下要問的是,美國三大能否利用這次豐田危機收回失地。因為,豐田畢竟仍然是一間全世界最偉大的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