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認識 ZARA 這個品牌的?因為內子。她每每在街上看到 ZARA 這個字時,就像發了瘋一樣撲過去。我則如一般的老公一樣,站在門外等。但若然大家都到過 ZARA 的話,那會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店子很大,所以在門外站得一時三刻都不是辦法。因此有一次,我便跑進店裡,看似體貼的了解老婆的進度到哪,然後催趕她早點離開。誰知她很熱情的一句:「那邊男裝可能有你喜歡的東西,你到那邊等我好嗎?」。結果,至今,我已經在 ZARA 買了第四套西裝。
問題是,我並不是甚麼時裝潮人。衣服買了都是穿上十年八載的,要做我生意真的不容易。但當你看到架上的西裝,款式真的算不錯,而且價錢又確實非常相宜。它的價錢與 Marks & Spensers 差不多,但 M&S 的西裝款真的土得可以。我的想法是,我需要一些粗著的西裝,我需要一些破損了不會心痛的西裝。ZARA 就成為了我的選擇之一了。
ZARA 做對了甚麼?閱讀這本《ZARA 一穿就上癮》時,我認為西班牙知名品牌 Adolfo Dominguez 的設計師 Javier Barral 能一語中的的指出:
"對我來說,他成功的祕訣其實相當簡單,就是扎實的基本功。有好的基礎及概念,企業體自然就會成長茁壯,再引入現代行銷精神,成功指日可待。所以根本沒有甚麼 ZARA 奇蹟,有的只是最普遍的基本價值。"
早在兩年前,我在一篇 The Economist 的文章中,讀到 ZARA 的物流配送方式,可以讓他們的產品週期壓縮至兩星期。在成衣及時裝行業這種速度,簡直是天荒夜談。他們起碼快一般的行家多達十二倍,即,當對手在兩次付運之間,ZARA已經完成了十二次的付運!但它的競爭優勢是甚麼?如果你翻閱《ZARA 一穿就上癮》,你會發現他們是最討厭的小偷,抄襲成性。每年都要為這些侵權的行為付上數百萬計的費用。但他們真真正正的優勢是在整條由生產到銷售的物流配銷供應鏈上。而到現時為止,我認為 ZARA 是將 TOC 的物流供應概念發揮到極致的一個佼佼者。
「它在全球 70 多國的 300 多個大城市中,擁有 2,211 間專賣店。正如上面提及過,它每一間店的店面面積都非常大,每每都在 1,000 平方公尸之上,甚至有 5,000 ~ 15,000 平方公尺的巨大店舖。這些店舖每年要推出 30 萬種新產品,包括 12,000 種新款式、5~6 種顏色和 5~7 種尺寸。
「它在西班牙有兩個大型物流中心,以及巴西、墨西哥、阿根廷設立的三家中轉站,用每小時 8 萬件衣服的分檢量,同前述 2,000 多家店舖的工作配合。物流中心設在鐵路、公路、國際機場三線匯聚之地,確保這些貨物在 8 小時內裝般運輸,24 小時內送達歐洲各國的各個門市。
「ZARA 每年能銷 2.36 億件服裝 (!),利潤高達 40 多億歐元;但不論銷量多好的款式,也只有 20~30 萬件的供應量,亦即 27,200 人中只有 1 人能擁有 1 件。因為數量少,加上不容易撞衫,人們更對它趨之若鶩。
「ZARA 旗下 400 多名年輕的設計師,像空中飛人一樣,天天在世界各地的時裝秀和流行預測展覽會上,搜尋著最亮眼的物品;當其他大品牌還在研究該推出哪種款式的服裝代表本季流行時,他們已畫好設計圖,做成樣本,交到工廠女工的手裡。兩週,甚至是 7 天後,這些新設計已經變成實物,運到 70 多國 2,000 多間門市試銷。銷量不佳者,工廠會立即停產,進入下一個新設計的加工製作。即使試銷成功,這些新款式也只有 20~30 萬件的供應量,當你有幸踫上卻產生猶豫,下星期後再回來光顧時,上週的款式早已下架,新款式繼續被成千上萬的顧客搶購。」
以上都是我從《ZARA 一穿就上癮》中節錄下來的。若用 TOC 的瓶頸概念希望找出 ZARA 的瓶頸,我不妨提供一個有趣的看法:試身室(廣東用語,即試穿房間的意思)。我從來沒有見過有那麼長長的一條龍會「願意」這樣等試穿的。不過這就是所謂的男女大不同,若是我,早就離開了。
-----------------------------------------------------------------------------------------
《ZARA 一穿就上癮》,劉瀟瀟 著。2008年,台灣好優文化出版。此書特別的地方是它是屬於台灣本土作者的出品,而不是譯翻著作。反觀國外,對 Zara 進行這樣的解讀著作好像不多。所以是很值得棒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