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於2009 年 1 月7 日‧信報)
創作是來自紀律,尤其是當你自知不是那些天才級的創作者。村上春樹認為,要寫得好的文章、好的小說,你仍必須是有一定的才華。沒有才華,再給你多少時間也沒有意思。那些還未至是天才型的創作者,仍得要付出相當的努力,才能保住穩定的創作產出。但穩定的創作產出又從何而來?
當一個如村上春樹般的作者,有不少著作是屬於長篇的創作,同時又發現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創作力明顯地下降時,可以做的是甚麼?打從三十多歲開始,村上春樹選擇了長跑。若自認不是天才的村上,真的是從長跑這種律己式的訓練,而令已年近六十的他的寫作生命得以力久不衰,我們便更有原因要認清村上春樹的這段 road less travel 是怎樣走出來。
十多年前,友人極力推薦《娜威的森林》,自己卻因為故事過於王家衛式的虛無而被迫要中途離場,之後再沒有沾上他的任何作品。只知道過去廿年,村上春樹的名子越來越紅,一本又一本的著作出台,多年來獲獎無數,更聽聞他在兩年前有望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甚囂塵上。但我仍是對他有相當的陌生感,亦沒有特別強烈的意欲想要了解這個人。直到在美國波士頓的哈佛書店看到這本村上的翻譯新著 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 (台灣中譯本名為《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時報出版)),才有機會認真的看看他的寫作。這一回,與十多年前的感受完全不一樣。
這本書是由十多篇有關村上對於自己練長跑及其練習過程的個人感受集結而成的扎記。對於此,我驚訝萬分,村上春樹不單是一個長跑者,而且是一名非常律己的長跑家。他基本上是每天都跑,足足跑了廿五年之多,據他所說,他每天平均都會跑六英里(即大約廿四個四百米足球場跑道那麼長),扣除一些下雨天或特別事故,一個月累積下來會跑一百五十英里,有某些月份,村上可以跑到一百八十英里!在過去廿年裡,村上跑遍世界各地:日本、波士頓、夏威夷、紐約、希臘等等,參加過廿三年的馬拉松比賽,能夠在三小時三十分鐘之內完成廿六英里的日本人氣作家,村上春樹實在不是過著某種放浪形駭的生活。
但若然這只是另一本單純有關長跑的著作,縱使是來自明星級作者手筆,也不會有太大的迴響。能讓我這樣的一個非長跑者,同時又是一個非村上迷拿起此書,是因為村上體會到,寫作與跑步有著頗多哲學層次般的類同,而不是在推崇一種「跑步對我們好,所以我們齊來跑吧」的信仰。因此當很多人認為,令自己每天都能踏步慢跑六英里,必定要有很強的意志;村上卻指出意志不意志並非能夠持續之關鍵所在,只是,他覺得,跑步適合他而已,所以他繼續跑。
若然我們每天在做一些我們不喜歡做的事情,無論你有多強的意志,終歸會放棄的。同樣地,村上能夠寫作廿多年,是因為他喜歡寫,寫他喜歡寫的東西。這個觀點,對我來說是一種極其有說服力的因果。一直以來,一般人可能會認為一個作家生活是沒有規律的,是我行我素的,是不受束縛的,是一種不拆不扣的自由創作。自由自在到根本不會與紀律打交道,更何況村上春樹是喜歡描述虛無主義,以「浪人」為主角的小說家。很難會想像到他的長跑,是他作為一個紅足廿年的長春小說家背後的殺手級武器。
全書的章節是由 2006-07 年期間所斷續撰成的,村上在每章都有用很細緻的筆鋒,描述他的長跑經歷。例如其中一章的一段是憶述他花了十一小時四十多分鐘在北海道參加一場路程長達六十二英里的「超級馬拉松」,村上形容此比賽是瘋狂的,而且一生人只能承受一次這樣的長跑。這種超級馬拉松,是當你跑畢平常的馬拉松長度後(即廿六英里後),每額外六英里便有一個檢查站,嚴格的要求你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該段路程,不然便被取消繼續前跑的資格,故很多人因此被取消資格。
村上娓娓道來的不是過中的趣事,而是他如何在三十四英里後,身心疲累,雙腳不停地痛。村上在極度痛苦下,形容自己猶如行屍走肉,但仍不願以步行代跑,雖然有不少人在沿途都是已經轉為步行。但村上堅持要跑下去,仲使他感到雙腳已經不屬於他。過程中,村上不停重覆「此刻的我不是我,我是一台機器,我不需要有感覺,只管向前吧」這樣的一句洗腦式口令。不知管不管用,最後他仍能捱過終點了。
一方面,村上在描述事件,同時,他也在為整件事件填上他的感受,有時候是一些幽默的體會,有時候是極富哲學性的反思,有更多時候是連結到他的寫作過程。總之,村上令其筆下所描述的長跑活動,變成了一件很不平凡的事。雖說村上表明他並非在此推廣一種政治正確的體育觀(的而且確他並不是),他只是說明長跑是如何佔著他生命中一個重要的部份。而且若然沒有這個部份,他可能沒有如此精采的人生。
從探索人生意義的角度討論長跑,我相信有更多人會因此而穿上跑鞋,體驗一下這種人生。誠如蘇格拉底所說:不被驗證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多謝村上,他啟動了我的跑步人生了。
---------------------------------
那些對跑步有興趣的讀者,你應該也會喜歡這一篇較新的評論:
Recent Comments